- 铁壶之家,10年品质保证!
-
- |
- 支付方式
- |
- 客服热线 :
- 400 - 607 - 9898
小泉家代代相传釜师仁左卫门称号,至今已有十代。仁左卫门作品以“仁左卫门釜”之名一直饱受赞誉。据《广辞苑》“南部釜”篇记载,宝历三年(1750年),三代仁左卫门清尊创造出了南部第一个铁瓶。
明治以后历代仁左卫门为天皇、内宫家御用献品33次,尤其是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八代仁左卫门清信的釜、铁瓶制作工程 受到御览之荣誉。此事经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名声鹊起,家喻户晓。
明治10年举办的日本国首届全国公募展第一届劝业博览会获得花纹奖,之后在帝展等各种展览会获奖80多次。在海外,曾获得1930年比利时世博会、1956年以色列世博会的最高大奖。
8代小泉仁左卫门本名小泉清信,出生于1874年7月25日。幼小的时候清信父母双亡,清信作为釜师不断的钻研学习茶釜•铁瓶的制作,并在1893年5月继承了8代仁左卫门之名。
同时也在1893年,8代小泉参加了芝加哥市举办的世博会,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世博会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铜奖。此后,在日本国内所举办的工艺品展会,工艺展览会,美术展览会等展会中多次受奖。至此,8代小泉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1908年10月1日,当时的皇太子(之后的大正天皇)到访盛冈市时,8代小泉在御前当众进行了铁器制作的实际制作。这篇报道在当时的日本被广泛的报道,也成为了日本国内对南部铁器的价值重新认识的一个契机。
1909年,以8代小泉为中心的釜师们为了更加完善改良制作工艺的技术,从而成立了【南部铁瓶研究会】。并且从他方邀请了各地制作业的名人来演讲,共同研讨制作工艺。在日本大正时期,以南部利淳(当时的盛冈地区领导人)主导的【南部铸金研究所】也进行了铁瓶铁器制作的研究指导,使釜师铸物师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造就了高桥万治,金泽千代吉等著名工匠。
1938年,由于战争的原因,日本国内颁布了限制铁使用的条令。这也使南部铁器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对此,8代小泉为了保存从古至今的制作技术,说到“拥有300多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南部铁瓶也因此一时之间销声匿迹,享有300年历史的技术也因此消失是非常可惜的事”。
9代小泉仁左卫门本名小泉清一,作为8代小泉清信的长子出生于1905年2月24日。小泉家是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釜师世家。小泉清一在1952年继承了小泉仁左卫门之名。
1930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铸造科。毕业后回到家乡盛冈从事了釜师的工作。同年,1930年举办的日本帝国美术院第11次美术展第四部美术工艺部门,9代小泉出品了【办公室的吸烟器具】得到了赏识。1936年设立了盛冈工艺美术协会,并且与其他作者一起举办了作品展览会。
战争时期,南部铁器由于铁限制令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南部铁器停止了所有的生产。这一时期也成为了南部铁器历史上生产终止的空白期。战争结束后,南部铁器又慢慢的开始生产,但也由于新能源革命的影响,使历来生活用品的铁制品的需求锐减,在1950年代一度一蹶不振。
为此,在当时处于南部铁瓶协会理事职务上的9代小泉为了打开这种不振的局面,提出了为了打破对于传统南部铁器的印象(传统印象----南部铁器就是指茶釜与铁瓶),从而开始制作花器,烟灰缸,放置玩物,铁锅等一切生活用品改变民众对于南部铁器的第一印象。并且,让一般消费者可以体验铁器制作,提倡在工房进行对普通消费者开放,发起制作体验指导的活动。并且,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融入自我创新,开发制作新的铁器,已达到扩大贩卖途径,脱离铁器制作业萎靡不振的低谷。
1966年,9代小泉被授予黄綬勋章(表彰在某个行业业务中有出色表现的模范工作者)。1971年被盛冈市表彰为复兴功劳者。1975年由于小泉对于南部铁器的贡献被授予勋五等旭日勋章。
历史上日本南部地区生产的砂铁壶,以其卓越的品质和超高的工艺难度,常常为世人所称道。在近代,由于历史传承以及砂铁原料稀缺等的原因,铁壶制作转向使用洋铁(铸铁),以至于在当代能够制作100%砂铁壶的堂口几乎绝迹。御釜屋以古代钱币(砂铁)为原料,秉承传统砂铁铸造技艺,使得南部砂铁壶得以延续。
古钱砂铁壶使用100%古钱砂铁铸造, 为御釜屋仁左卫门釜独有,被列为最高级别铁壶,非常之稀有。每一件古钱砂铁壶都是需要特别订制的,一般要从3年到6年才能入手,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臻品。
8代小泉仁左卫门本名小泉清信,出生于1874年7月25日。幼小的时候清信父母双亡,清信作为釜师不断的钻研学习茶釜·铁瓶的制作,并在1893年5月继承了8代仁左卫门之名。
同时也在1893年,8代小泉参加了芝加哥市举办的世博会,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世博会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铜奖。此后,在日本国内所举办的工艺品展会,工艺展览会,美术展览会等展会中多次受奖。至此,8代小泉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1908年10月1日,当时的皇太子(之后的大正天皇)到访盛冈市时,8代小泉在御前当众进行了铁器制作的实际制作。这篇报道在当时的日本被广泛的报道,也成为了日本国内对南部铁器的价值重新认识的一个契机。
1909年,以8代小泉为中心的釜师们为了更加完善改良制作工艺的技术,从而成立了【南部铁瓶研究会】。并且从他方邀请了各地制作业的名人来演讲,共同研讨制作工艺。在日本大正时期,以南部利淳(当时的盛冈地区领导人)主导的【南部铸金研究所】也进行了铁瓶铁器制作的研究指导,使釜师铸物师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造就了高桥万治,金泽千代吉等著名工匠。
1938年,由于战争的原因,日本国内颁布了限制铁使用的条令。这也使南部铁器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对此,8代小泉为了保存从古至今的制作技术,说到“拥有300多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南部铁瓶也因此一时之间销声匿迹,享有300年历史的技术也因此消失是非常可惜的事”。
9代小泉仁左卫门本名小泉清一,作为8代小泉清信的长子出生于1905年2月24日。小泉家是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釜师世家。小泉清一在1952年继承了小泉仁左卫门之名。
1930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铸造科。毕业后回到家乡盛冈从事了釜师的工作。同年,1930年举办的日本帝国美术院第11次美术展第四部美术工艺部门,9代小泉出品了【办公室的吸烟器具】得到了赏识。1936年设立了盛冈工艺美术协会,并且与其他作者一起举办了作品展览会。
战争时期,南部铁器由于铁限制令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南部铁器停止了所有的生产。这一时期也成为了南部铁器历史上生产终止的空白期。战争结束后,南部铁器又慢慢的开始生产,但也由于新能源革命的影响,使历来生活用品的铁制品的需求锐减,在1950年代一度一蹶不振。
为此,在当时处于南部铁瓶协会理事职务上的9代小泉为了打开这种不振的局面,提出了为了打破对于传统南部铁器的印象(传统印象----南部铁器就是指茶釜与铁瓶),从而开始制作花器,烟灰缸,放置玩物,铁锅等一切生活用品改变民众对于南部铁器的第一印象。并且,让一般消费者可以体验铁器制作,提倡在工房进行对普通消费者开放,发起制作体验指导的活动。并且,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融入自我创新,开发制作新的铁器,已达到扩大贩卖途径,脱离铁器制作业萎靡不振的低谷。
1966年,9代小泉被授予黄綬勋章(表彰在某个行业业务中有出色表现的模范工作者)。1971年被盛冈市表彰为复兴功劳者。1975年由于小泉对于南部铁器的贡献被授予勋五等旭日勋章。
历史上日本南部地区生产的砂铁壶,以其卓越的品质和超高的工艺难度,常常为世人所称道。在近代,由于历史传承以及砂铁原料稀缺等的原因,铁壶制作转向使用洋铁(铸铁),以至于在当代能够制作100%砂铁壶的堂口几乎绝迹。御釜屋以古代钱币(砂铁)为原料,秉承传统砂铁铸造技艺,使得南部砂铁壶得以延续。
古钱砂铁壶使用100%古钱砂铁铸造, 为御釜屋仁左卫门釜独有,被列为最高级别铁壶,非常之稀有。每一件古钱砂铁壶都是需要特别订制的,一般要从3年到6年才能入手,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臻品。
1)光泽度极高,在不着色的情况下,呈现出近似白银的外观效果;
2)密度高,连铁锈也无法进入其内部结构,生锈只是表层锈蚀,容易除掉;
3)易碎难铸,成品率极低,只有极少数铸造高超的匠人能够掌握;
4)经久耐用,在日本被誉为“可以使用数百年”的铁壶;
5)轻轻敲击时,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妙不可言。
1)砂铁原料极为稀缺,价格昂贵;
2)光可鉴人,不易生锈,易于保养;
3)易碎难铸,成品率极低;
4)铁质纯净,声音清脆悦耳;
5)经久耐用,使用期限为普通铁壶的3~6倍;
6)释放二价铁更快、更容易,利于人体补铁;
7)煮水口感比普通铁壶更佳,更甘甜、更柔顺。
在岛根县和冈山县的一些河床里沉淀有砂铁,古代日本人像沙里淘金一样,将相对较轻的泥沙淘去,得到砂铁。砂铁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里面含有微量硫、钛等杂质。日本古代炼铁使用的是叫“踏鞴”(日语发音:踏踏拉)的土炉子,用木炭作为还原剂,将氧还原出来。用耐高温的泥土垒成炉膛,将木炭和砂铁一层一层地交互铺在炉内。在炉子两边都设置风箱,向炉膛里鼓风。日语“踏踏拉”的原意就是风箱,只有用强风催出来的熊熊炉火,才能达到足够的温度,使氧脱离铁,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日本现在还有几处用“踏鞴”炼铁的地方:一是向人们介绍古代炼铁的方法,二是向一些传统的制刀作坊提供原材料。炼一炉铁要花3-4天时间,砂铁变成铁水后沉在炉底,将炉底的出铁口捅开后,铁水就流了出来。等冷却凝固后,就得到“鉧”。 这个“鉧”里面大部分都是含碳量在4%以上的“铣”,就是生铁,材质脆硬,只能用来打菜刀,做农具,或者是铸个铁壶、铁锅什么的。只有不到1/3的是含碳量在1%—1.5%的优质部分,称为“玉钢”,这就是用来打造日本刀和砂铁壶的原材料。早期从砂铁里炼出来的,就是一些小铁丸子形状。日语里把小圆球形的物体称为“玉”,所以,称为“玉钢”。
御釜屋-交流合作 (1)
御釜屋-交流合作 (2)
御釜屋-交流合作 (5)
御釜屋-交流合作 (6)
御釜屋-交流合作 (4)
御釜屋-交流合作 (3)
1950年 出生于岩手县西根町(现八幡平市)
1966年 进入铃木盛久工房,师从13代铃木繁吉盛久
1977年 作品【松叶纹丸釜】获岩手工艺美术展盛久赏
1978年 作品【线目釜】获岩手工艺美术展工艺大赏
1981年 作品【紫阳花纹丸釜】获第10回盛冈艺术祭美术展盛冈市长奖赏
1982年 作品【流水纹独乐釜】获岩手工艺美术展特赏
作品【潮骚釜】获第11回盛冈艺术祭美术展盛冈市长赏
1990年 参加国际花与绿博览会【文化与传统】展
1994年 传统工艺士认定 作品【梅钵纹铫子】获第18回全国传统工艺品展NHK会长赏
1996年 获岩手县知事(县长)表彰「岩手县青年卓越技能」
1999年 作品「七宝纹铫子」获岩手茶道美术工艺展盛冈巿长赏
2005年 获岩手县知事(县长)表彰「岩手县卓越技能」
2006年 出任南部铁器传统工艺士会会长
2008年 出任日本传统工艺士会会员 干事
2010年 复原日本古铁踏鞴制铁法
2011年 原职退休后,成立田山铁瓶工房
2012年 利用「踏鞴制铁」所制出之古铁种-「和铣」,完成作品「胧月铁瓶」
作品【蕾型铁瓶】获得第43回岩手工艺美术展特别赏
1)光泽度极高,在不着色的情况下,呈现出近似白银的外观效果;
2)密度高,连铁锈也无法进入其内部结构,生锈只是表层锈蚀,容易除掉;
3)易碎难铸,成品率极低,只有极少数铸造高超的匠人能够掌握;
4)经久耐用,在日本被誉为“可以使用数百年”的铁壶;
5)轻轻敲击时,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妙不可言。
1)砂铁原料极为稀缺,价格昂贵;
2)光可鉴人,不易生锈,易于保养;
3)易碎难铸,成品率极低;
4)铁质纯净,声音清脆悦耳;
5)经久耐用,使用期限为普通铁壶的3~6倍;
6)释放二价铁更快、更容易,利于人体补铁;
7)煮水口感比普通铁壶更佳,更甘甜、更柔顺。
在岛根县和冈山县的一些河床里沉淀有砂铁,古代日本人像沙里淘金一样,将相对较轻的泥沙淘去,得到砂铁。砂铁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里面含有微量硫、钛等杂质。日本古代炼铁使用的是叫“踏鞴”(日语发音:踏踏拉)的土炉子,用木炭作为还原剂,将氧还原出来。用耐高温的泥土垒成炉膛,将木炭和砂铁一层一层地交互铺在炉内。在炉子两边都设置风箱,向炉膛里鼓风。日语“踏踏拉”的原意就是风箱,只有用强风催出来的熊熊炉火,才能达到足够的温度,使氧脱离铁,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日本现在还有几处用“踏鞴”炼铁的地方:一是向人们介绍古代炼铁的方法,二是向一些传统的制刀作坊提供原材料。炼一炉铁要花3-4天时间,砂铁变成铁水后沉在炉底,将炉底的出铁口捅开后,铁水就流了出来。等冷却凝固后,就得到“鉧”。 这个“鉧”里面大部分都是含碳量在4%以上的“铣”,就是生铁,材质脆硬,只能用来打菜刀,做农具,或者是铸个铁壶、铁锅什么的。只有不到1/3的是含碳量在1%—1.5%的优质部分,称为“玉钢”,这就是用来打造日本刀和砂铁壶的原材料。早期从砂铁里炼出来的,就是一些小铁丸子形状。日语里把小圆球形的物体称为“玉”,所以,称为“玉钢”。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荣誉表彰
田山和康-媒体报道
田山和康-媒体报道
田山和康-媒体报道
田山和康-媒体报道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交流会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艺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制壶工具
田山和康-工房
田山和康-工房
田山和康-工房
田山和康-工房
田山和康-工房
田山和康-工房
昭和7年 出生于富山市
昭和23年 拜银器界名门早川德太郎为师
昭和45年 在意大利学习银器工艺
昭和48年 完成日本传统盆栽控术研究的金银工艺品
昭和54年 通过新技法研究,开发丽鸟作品,在大仓酒店举办发布会 获得第五届日宝连全国统一创作品大奖赛最高奖内阁总理大臣奖
昭和55年 相继在名古屋制作世界最大制像及纯金制品
昭和56年 获得第七届东京银器新作东京都知事奖 获得第六届白金设计大奖赛白金奖
昭和60年 获得第十一届日宝连全国统—创作品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奖
昭和62年 获得第十三届日宝连全国统—创作品东京都知事奖
平成2年 向天皇进贯第一二五代天皇陛下即位礼纪念纯银制翔鹤
平成5年 进贡皇太子结婚纪念纯银制双祥鹤
平成6年 获得第二届全日本金银创作展东京都知事奖
平成7年 巡回世界考察各国银器,并开设世界银器馆
平成8 年 受封象征日本最高荣誉的「黄绶褒章」
平成9 年 制作世界上最大的白金自由女神像(缩尺三十五分之一)
平成10 年 研究创作新技法--轻量精密铸造,发表多数新创作作品
平成13 年 日本国立天文台发现最古老的望远镜,承制架台的复元制作
平成16 年 受颁「旭日双光章」
平成17年 接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吊灯」的保存修复委托
昭和二十年: 出生于东京谷中
昭和三十九年:毕业于东京都立工艺高校金属工艺科,作为田中光辉助手工作过一年。
昭和四十六年:作品初次入选日本美术展览会
昭和四十七年:作品初次入选光风会展
昭和五十三年:在光风会展上获得光风工艺奖,并成为光风会展的会员
昭和五十四年:入选日本首次举办的日本新工艺展
昭和五十六年:日本外交部购买其在日本工艺展上所展出的作品
昭和五十九年:在光风会展上荣获文部大臣奖励奖,光风会员奖
在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东京都知事奖,东急奖
在以创造明天为主题的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日本放送优秀奖
昭和六十年: 成为日本美术展览会的会员
在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NHK会长奖,东急奖
成为日本新工艺家联盟会的会员。在以创造明天为主题的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雕刻之森大奖。
平成二年: 成为日本新工艺展审查员,之后连任。
平成六年: 在日本工艺展上荣获会员奖,东急奖。
平成七年: 在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会员奖,东急奖,在以创造明天为主题的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最佳作品奖。并在日本美术展览会上荣获特别奖。
平成八年: 在以创造明天为主题的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雕刻之森美术馆奖。
平成十二年: 在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会员追加作品奖.
平成十六年: 在日本新工艺展上荣获内阁总理大臣奖。
平成十八年: 在日本美术展览会上荣获特别奖。
平成二十年: 在日本美术展览会发表作品,一直到平成二十三年。
平成二十四年:成为日本美术展览会审查员。
平成二十五年:成为日本美术展览会会员。
现在: 是日本美术展览会会员,日本新工艺家联盟理事,金工作家协会会员。
昭和51年 生于埼玉县
平成10年 国立高冈短期大学毕业(今 富山大学) 产业工艺科 金属工艺专科
平成11年 师从金工作家大渊光则学习金工技艺
平成17年 第八回全日本金•银创作展 出品
平成19年 第九回全日本金•银创作展 出品
平成22年 开始从事日本传统金工技艺“木目金”的研究
平成27年 第四十四回传统工艺日本金工展 出品 入选
平成27年 第四十四届传统工艺日本金工展 入选并出展
第十二回全日本金•银创作展 出展作品【木目金】香炉,获得最高奖【经济产业大臣奖】
平成30年 第四十七届传统工艺日本金工展中,其作品木目金香炉出展,荣获“新人奖”
其他 作品除了在众多作品展出展外,在百货商店以及金银店里也有展出。
现在 从事与研究,并致力于创新日本传统技艺,继承并致力于非常少且具有魔力【木目金】制作技术。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2)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1)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3)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7)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4)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5)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6)
大渊银器-合作交流 (8)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3)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2)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1)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7)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6)
大渊银器-荣誉表彰 (4)
大渊银器-工房 (2)
大渊银器-工房 (3)
大渊银器-工房 (1)
大渊银器-工房 (6)
大渊银器-工房 (4)
大渊银器-工房 (5)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2)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4)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3)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5)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6)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8)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7)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6)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9)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3)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5)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0)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1)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12)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9)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8)
大渊银器-银壶制作-(20)
段六一-壶友交流 (1)
段六一-壶友交流 (3)
段六一-壶友交流 (2)
段六一-壶友交流 (4)
段六一-壶友交流 (5)
段六一-壶友交流 (8)
段六一-壶友交流 (7)
段六一-壶友交流 (6)
段六一-技能证书 (5)
段六一-技能证书 (6)
段六一-技能证书 (2)
段六一-技能证书 (3)
段六一-技能证书 (4)
段六一-技能证书 (1)
段六一-荣誉 (1)
段六一-荣誉 (2)
段六一-荣誉(3)
段六一-荣誉(2)
段六一-荣誉证书 (1)
段六一-荣誉(1)
段六一-荣誉(4)
段六一-荣誉证书 (6)
段六一-荣誉(7)
段六一-荣誉证书 (3)
段六一-荣誉证书 (5)
段六一-荣誉证书 (4)
段六一-荣誉证书 (2)
段六一-荣誉(8)
段六一-荣誉(5)
段六一-荣誉(6)
段六一-制壶过程-(2)
段六一-制壶过程-(11)
段六一-制壶过程-(12)
段六一-制壶过程-(8)
段六一-制壶过程-(7)
段六一-制壶过程-(1)
段六一-制壶过程-(6)
段六一-制壶过程-(5)
段六一-制壶过程-(4)
段六一-制壶过程-(3)
段六一-制壶过程-(10)
段六一-制壶过程-(9)
段六一-媒体 (1)
段六一-媒体 (2)
段六一-媒体 (3)
在开始学习铸造之前,志衣子和许多普通的日本妇人并无二样。从武藏野美术短期大学本科毕业后嫁入熊谷家,成为家庭主妇,更名熊谷志衣子。然而造化弄人,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父亲铃木贯尔(14代盛久)突然逝世,享誉四百多年的铃木盛久之名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为了将祖先的技艺和荣誉延续下去,志衣子在40岁时成为一名南部铁器铸造的职人,开始学习古老的铸造技艺。
在工房内最顶级釜师田山和康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志衣子铸造技艺提升很快。1989年,志衣子制作的铁壶就入选盛冈茶道工艺展;1990年,又获得了岩手工艺美术协会展的工艺大奖。 1993年,47岁的熊谷志衣子成为第40届日本传统工艺展正式会员,顺利继承盛久名号,成为铃木盛久工房第15代传人。
志衣子盛久以女性独特的审美和细腻温婉,为南部铁器注入了新的活力,铸造的器物也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性,呈现出特有的柔美和优雅。志衣子作品在收藏市场上备受推崇,极富收藏升值潜力,一壶难求,动辄要等待3-5年。
志衣子盛久以女性独特的审美和细腻温婉,为南部铁器注入了新的活力,铸造的器物也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性,呈现出特有的柔美和优雅。志衣子作品在收藏市场上备受推崇,极富收藏升值潜力,一壶难求,动辄要等待3-5年。
1972年 出生于盛冈 是熊谷志衣子(十五代铃木盛久)的二儿子
1996年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工艺科铸金专业
1994年至1999年 担任高泽学校美术学院的讲师
1998年至2008年 作为GDC公司的画报设计师以及一些杂志广告的插画师
2008年 在铃木盛久工房开始铸金工艺
2013年 在第四十二回的传统工艺日本金工展中 初次作品被入选(之后省略)
2013年 在第六十回日本传统工艺展中初次作品被入选(之后省略)
2014年 参加在火奴鲁鲁举办的时尚展会(美国夏威夷)
2014年 在Panasonic汐留博物馆开展的《明度·暗度·日本南部铁器 从传统到现代400年历史》展中展出作品
2014年 在第五十五回东日本传统工艺展中 初次展出作品被入选(之后省略)
2015年 三得利&日本工艺会联手举办的《在东北的有趣艺术课堂》担任讲师
2017年 担任《食神大人的不可思议的餐厅展》的研讨会讲师
2017年 在2017年的新高档品的工匠项目中,作为岩手县的代表作品《匠》被选出
2018年 工艺财团法人美术工艺振兴佐藤基金 在第三十四回淡水翁奖中被授予《特别奖》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1)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2)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7)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6)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3)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5)
铃木盛久-现场交流 (4)
铃木盛久-工房 (3)
铃木盛久-工房 (8)
铃木盛久-工房 (9)
铃木盛久-工房 (7)
铃木盛久-工房 (6)
铃木盛久-工房 (2)
铃木盛久-工房 (1)
铁瓶制作过程图
铃木盛久-制壶过程 (5)
铃木盛久-制壶过程 (4)
铃木盛久-制壶过程 (3)
铃木盛久-工房 (2)
铃木盛久-制壶过程 (1)
铃木盛久-制壶过程 (2)
铃木盛久-工房 (5)